Idealisan

生儿但愿愚且鲁

tombkeeper 

写于 2005 年,当时发在百度 Blog 上

​​2005.10.30

昨天 arrow 说:将来生孩子,千万别让他读太多书。

我不由想起苏轼写的一首诗:

人皆养子望聪明,

我被聪明误一生。

生儿但愿愚且鲁,

无灾无难到公卿。

这是非常有道理的。如果必须生活在一群大猩猩中间,那么最好也认为自己是个大猩猩,这样比较幸福。来点荒诞的想象:你一觉醒来,发现自己在动物园的猴山上,身上长满黄毛。或者来点科幻的想象:一觉醒来,发现自己是创造地球的外星人之一,因为犯了罪,被降低了智力,流放到地球。现在你的智慧已经恢复到了正常,周围的人看起来和实验室的豚鼠一样。


对同一件事物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,无所谓对错。莎士比亚说:“一千个观众,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。不过请相信我,这一千个哈姆雷特绝对不是一千个王子。

先不说哈姆雷特,就说最近的一部电影吧,《Kingdom of Heaven》。试问巴利安为什么去耶路撒冷?他在那里得到了什么?后来又为什么不再去了?

几乎可以有无数种回答:

1:他媳妇死了,所以去找女人。他从那儿带回来一个新媳妇。因为已经有媳妇了,所以后来就不去了。

2:他杀了神父,为躲避教会追杀,只能跟随十字军。他在耶路撒冷得到了荣誉和地位,还有爱情。后来因为厌倦了杀戮所以就不去了。

3:他去耶路撒冷是为了给自杀而死的妻子和杀了神父的自己寻求救赎。他在那里明白了什么是救赎,明白了信仰的本原。他现在清楚了十字军东征为的不过是财富和土地,并非是为了信仰,所以就不去了。

4:一方面,他杀了神父,如果还留在当地,则自身难保,不得不走;另一方面,他并不知道什么是耶路撒冷,也不知道救赎是什么。痛失爱子爱妻之后的他,甚至不知道现在的自己是什么。他去耶路撒冷,这个对他来说,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地方,目的并不明确。在耶路撒冷,巴利安并没有从上帝那里得到救赎,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。后来看到了耶路撒冷王,看到了耶路撒冷的种种,他慢慢明白了对上帝的信仰到底是什么,明白了 Kingdom of Heaven 是什么。他自己救赎了自己,还有他的妻子。狮心王查理发动第二次东征的时候慕名来找他,经历过那么多事情的他,早已找到了自己的救赎,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再去厮杀。

5:巴利安是一个铁匠,也是一个性格坚毅的人。在失去孩子和妻子之后,他掩盖了自己的悲痛。伤口可以遮盖起来不让人看见,却无法阻止它流血。这时候一个自称为父亲的爵士出现了,要他一起去耶路撒冷,并且许诺财富和地位。在失去所有亲人之后,忽然又有了一个父亲,这对他来说是个莫大的安慰,但是出于男人的尊严和虚荣,他没有理睬父亲。那个倒霉教士的出现,正好给了他一个台阶。他杀教士,一方面是出于愤怒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忽然有了这个父亲,所以没什么忌惮,在潜意识中,他需要一个合理的投奔父亲的借口。在耶路撒冷,他得到了一个铁匠做梦也想不到的东西,爵位、军队、权力、公主的垂青……但是这些都不重要,他在圣城看到了不同的信仰间共通的东西,明白了人们为什么信神,明白了 Kingdom of Heaven 的真谛,也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。后来狮心王查理找他的时候,他已经生活在 Kingdom of Heaven,又何必再去寻找。

……

……

……


按照逻辑推理能力、记忆力、联想力、知识储备,可以把世界上的人粗分为三类:X、Y、Z。

Z 占大多数,所以世界上多数的财富都是 Z 创造的,大多数的商品都是 Z 购买的,大多数的美女/美男都是 Z,大多数的选票都是 Z 投的,大多数“超级女生”的短信都是 Z 发的,大多数的军人都是 Z……谁能征服 Z,谁就生活得最愉快——这些人就是 Y。

Z 无法理解 X,但是可以理解 Y,并且会听 Y 的话。X 不能被 Z 理解,Y 虽然理解 X,但是绝对不会听 X 的话——因为他们不是 Z。

生儿不能不读书,亦不可读太多——当然,这也不是光读书就能决定的。不过,有一点是肯定的:既不能让孩子成为 X,也不要成为 Z,要成为恰到好处的 Y。如果确实做不了 Y,宁可做 Z。

分类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